网上有关“试驾哪吒GT 如果你的First Car是一台跑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试驾哪吒GT 如果你的First Car是一台跑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3.7秒,这台车的零百加速仅需3.7秒!这样的加速成绩,来自于保时捷,来自于阿斯顿·马丁,来自于宝马M以及奔驰AMG,同时也来自于这台国产GT跑车——哪吒GT。这台诞生于哪吒山海平台的性能猛兽,3.7秒的加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套340千瓦与640牛米的双电机动力系统。
跑车代表了性能,更是随性的生活态度表达。如果你和我们富有经验的女车手一样认同这一观点,那么哪吒GT的四驱版车型甚至会表现得性能冗余。她说:”如果你想驾驶这台GT,穿梭于厦门山海同湾的公路,亦或是洱海旁的秘境,那么170千瓦、310牛米的后驱版车型其实更加惬意。”
哪吒GT——赛道中的3.7秒以及公路上的惬意体验
哪吒GT有两套动力系统,最”疯“的四驱版本,能让你的副驾在赛道中惊声尖叫。但这次要穿越城市,在厦门的观音山路听海吹风,我毫不犹豫地拿起了眼前这台两驱版车型的智能钥匙。当然,为了不辜负这台车的GT之名,调节到运动模式几乎成了我们的上车必修课。在思明的古早老街上驰骋,沙茶面档口的炊烟很快被我们甩在身后,摆脱掉都市高峰的车流,终于迎来了一次“电门”到底的绝佳机会。
不再犹豫!我将腿部力量通过右脚释放给加速踏板,这台车310牛米的峰值扭矩瞬间介入,没有了内燃机时代的“厚积”薄发,车内后视镜中的后方车辆,已经看不清轮廓。我赌对了!没有了四驱双电机的哪吒GT,通过位于后部的独立电机仍然能够带来适应于都市场景的动力输出,既能让我体验到运动座椅推挤后背的急迫,又能让我在蜿蜒的公路中Hold住冲动的情绪。
当山海同湾的观音山路上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三台GT风格浓郁的跑车时,进击劈弯的行程已经迫在眉睫。前方的领航车辆履行着探路汇报的重要责任,通过无线手台告诉我们前方一片坦途。这个瞬间如果能够通过镜头快速定格,我甚至会以为自己置身于《头文字D》的秋名对决之中。
今天的观音山路十分给力,在稀疏的过往车辆消失在蔓延的山路之巅,我灵活地摆动哪吒GT的方向盘以”内、外、内“的姿态进击弯道。车辆听从我的指挥,转向没有丝毫犹豫,能够读懂我的内心表达。进击弯心,后驱平台的灵动让车尾可以快速循迹。我没有进行刻意降速的底气,完全来自于悬架系统带给我的韧性支撑。
用右脚挑逗着加速踏板,我曾想试探它的底盘极限,但每次刚刚体验到车辆的中心偏移,悬架系统便将车身稳稳拉回。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得益于工程师对GT底盘的精益调节,车身刚性的贡献我同样无法否认。
电驱系统的动力峰值平台可以做到相对宽泛,眼见弯道的尽头阵列在前,我继续碾压着加速踏板一骑绝尘。通过下坡的减速带时,车辆的路感转化为厚重的砰砰声响。底盘对震动的稀释已经相当彻底,相对于以前驾驶过的大部分跑车,能够在底盘如此贴地的情况下已经相当不错。
在观音山路的尽头,我们跟随着领航车掉头回转,遥望前方熟悉的山海同湾,1.3平米的全景天窗外阳光正好,我握紧方向盘与哪吒GT随时待命的动力系统继续融合一体,踩下加速踏板……准备好了么,我们再来一圈!
国产GT,不负跑车之名
在本次试驾之前,我们作为头一批可以先睹哪吒GT的媒体,已经完成了这台车的静态体验。但在视频发出之前,我向总部发出了排期延后的邮件,因为这台国产跑车不再是之前呜呜渣渣的样子货,其精髓在于我们刚才的驾驶体验。但作为一位热爱汽车的女性,我除了痴迷于驾驶车辆侵略公路,更对颜值颇高的单品情有独钟。因此,关于这台哪吒GT的设计美学,我还是想简单一说。
众所周知,跑车分为Hyper Car,如Huracan;还有Sport Car,如911;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GT,比如Mustang。哪吒GT被归类为GT,但它并不是像Mustang那样长相狂傲甚至野蛮,它更像是一个融合体。
它有458似的大灯轮廓,AMG GT似的进气装饰以及911似的溜背车尾,不过这些元素在哪吒GT上集结,并不会产生生硬、杂乱的迹象,而是一种运动感强烈的视觉整合。哪吒GT的跑车韵味十分浓厚,车长超过4.7米,轴距达到2770mm;下沉的视觉重心配合大尺寸车轮,轴长比和轮高比都足够带劲。除此之外,时尚的配色还能配合深色的进气装饰和真实风道,带来一种性能深邃的质感。
拍摄视频时,我的男性同事说,进入哪吒GT的车内,看到温馨和干净的内饰,就像是看到了外搭皮衣、内穿白色打底的炫酷女孩,有冲动也有安全感;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对外强势,对内温柔的感性男孩,“可狼可奶”。
如果单看它的内饰,你很难将它与锋锐的外观形成串联。浅色内饰,带来的是平静和整洁,它不像以往充满汽油味道的性能跑车,用黑色的材质配合腥红色的装饰,那么”钢铁直男”。而是想用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勾勒哪吒GT的内观视觉。说到此,我要提醒我的男朋友小心钱包了!
哪吒GT,是诞生于新能源浪潮中的国民跑车。你能在它这里找到3.7秒破百的冲锋体验,也能在这里找到丰富的性能视觉。但你更能通过哪吒GT,获得一份享受Z世代跑车生活的舒适感。耳畔的秀发被海风侵扰,没有啸叫的跑车在观音山路穿行,惬意的感受萦绕心绪之后,我会不断提示自己冷静、客观地完成这篇推送。毕竟,在美人豹的失望以及前途K50的多舛之后,中国人的跑车梦想终于要平稳落地了。
落笔之后的几天,哪吒GT已经在2023上海车展正式上市,车系共计5款车型,指导价区间为17.88万-22.68万元。说实话,这给了我不小的惊喜,3.7秒破百、能够在赛道中披荆斩棘的580 AWD版车型的真实价格,甚至比我预期的LITE入门版售价还要便宜……再见了MINI,我家的第二台车另有打算……你们同意我的想法么?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留言互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高动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动力、豪华”之名 阿斯顿·马丁DBX 707海外试驾
AMG Aufrecht Melcher Grossaspach 1967年由 Hans Werner Aufrecht, 和Erhard Melcher所创立, 在Grossaspach镇开展了AMG的传奇。
原为德国一间小型改裝厂, 一直与奔驰为战略合作关系, 后来直接成为梅赛德斯奔驰门下。 对于AMG,喜欢玩车的一定不陌生, 能够以AMG之名的型号, 全都是奔驰高性能的代表。 而GT,像是圣杯一样的名字, AMG-GT, 两个显赫名字交叠一起, 注定了与生俱来的不平凡。
作为一个跑车迷,对于AMG-GT一直有留意,当两门GT诞生时,确实惊艳绝仑,颜值更有蓋过911之势。
去年的九月,亦曾在广州的AMG试驾活动中,亲自试了50系列,而今天,再试试其53及顶级版63S,可谓全系都试过了,无憾! (作为一个AMG粉及保时捷粉,AMG-GT及911同样地位重要)
这台曜岩黑的53,內藏500扭矩,435匹马力的30T渦轮增压L6发动机,0-100加速为4.5秒,性能绝对靠谱,是传统AMG的一贯性能,而时至今天,4.5秒的加速亦算是标准而已,只因现代科技进步,对手冒起了,就让以前的优势减弱了。
但又说回来,30T能榨取435匹马力也是有所交代,与50一样的发动机,分别在于高渦与低渦,还有后驱与四驱的不同,这个分別也是50与53的分野,然而这个分别却是48万的价差!足够买一台A35 AMG了。
从外观上,一般人或AMG粉如我也难以分辨50还是53,我个人认为会大大影响了53的去货率。要知道我们国人的购买逻辑,钱使多了还是要看得见为实,单是马力多了近70匹,后驱变四驱基本看不见,就多花48万,这个绝对值得纠结好几天了。
回想去年第一次跟GT接触,再在几个月后的活动试驾,感觉还是不错,是否耐看就看一年后的今天,再看时确实有点平淡,不是因为看多了,而是因为同门的CLS出现,两者有着设计语言的类似,反而减弱了对GT的观感。明白市场扩展会有共享性,但太过接近还是有机会两头都不利。
打开车门坐进驾驶位,虽然座位不是高性能那张座椅,但也非常好看舒服,承托及侧托也到位,变速换档杆放回中控位,而且印有AMG的独有徽章,虽然53不属最高级别的一人一机匠人制造系统,依然有族谱的族徽,功课做足了。
跟两门GT系统相同的下中控位,按钮由圆型改为方型,感觉少了点跑车感。 仪表台则像极CLS,过于优雅,总令人忘记了这是台435匹的性能猛兽。
系统上多了操控的介面,非常漂亮兼多功能,驾控模式更有Race Mode,別于标准版的奔驰。
后座为两个独立座位,不过不失,如果以性能四座的标准,已经足够奢华啦。
作为AMG-GT 最高性能的旗舰,63S拉开了50与53的距离,定价也是。
63S配上40T双涡轮V8发动机,足足有900扭矩,639匹马力的超级猛兽,0-100的加速性能3.2秒,较两门版GT-R的3.6秒更快!看到这些数字,很难联想是一台四门四座的轿跑,所以厂方直接了当的说,AMG-GT是一台全球最快四门四座的超跑!
在外观上,63S同样分別开50及53,前唇两个大大的立体进气口,侧裙有镀铬的扰流,后面是四条方型的运动排气管,跟香港版固定尾翼有所不同,面前这个并不是限量的先型特别版,但也达到219万元的高价。
不过这款车用上钻石白色,反而低调了,觉得木星红,或宝石蓝拍摄效果更佳,或者哑光石墨灰会更有性格。
当53及63S放在一起拍摄时,感觉明显63S更为低矮,轮圈也有分別,53是19寸,63S则为21寸。
63S外观并没有因为其強悍性能而成筋肉车,反而同样的优雅风度偏偏,就像"性格分裂"一样,可以温柔体贴,亦可变脸暴力澎湃!
内饰部分,大致上与50,53一致,但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方向盘,多了左右两个控制键,包括Dynamic动态选择,尾翼升降,可调悬挂,有点像保时捷的SC。
座椅是AMG高性能版,与我的GLC43一样,还有电动侧托可调。后座也有不同,有点像53的前座椅,而后座多了个中控桥,还有一个显示屏,但没有细研究是否可以控制音响之类,触屏也应该是这玩意了。
作为旗舰63S,智能及系统当然更为丰富,照明组件也不同,更有Track Race,后轮转向等系统,好玩得多了。
其实还不算什么试驾,更不是赛道上任意骋弛的那种,只是在厂里随便的转转,皆因AMG-GT并没有官方试驾车。 当进车打火时,无论50,53,还是63S都有"响喉打火"的模式,当然,50,53是30T的L6发动机,声浪当然不及40T,V8的发动机来得震撼有力。外面的排气声音较车内大,一贯的奔驰声浪,不及Ferrari,Lamborghini 及Maserati 好听,但较Porsche好。
50,53的变速是TCT 9速变速箱,63S则是MCT 9速变速箱,两者我试不出有什么分别,可能是现场环境所致,始终不是公路试车。
还有转向,奔驰一向转向清晰,而63S的后轮转向可以更有效的泊车,还不知在高速上的表现如何。
反而63S的标配柏林之声确实好听呢。 无论是53,还是63S,虽然都是绝对的性能车,但在一般巡航时,同样舒适易开,在日常通勤也是很好的选择,相信每天开都不会累。
AMG-GT,当然是好车,但仍是小众,其精髓放在63S,价格不菲,在这价位上横比对手真不少,而50性价比高,就较CLS高20%左右,但只是后驱及低渦的动力,而53,要价145万,補足了50的没有,但这个价还是对手超多,而且多给的48万跟50外观基本很难分出来,真的比较鸡肋。
基于我自己的职业病兴趣,也想试试了解其定位策略,看看德国人的精明可以如何,好好学习一下。 先看两门的出现。 当时外媒传出,AMG开发一台小型的SLS来冲击市场,还以为是欧翼门,但正式公布时,正是AMG-GT。
当时正值奔驰更改车型命名,而且继SLS后,AMG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系列,除了奔驰系列有AMG的型号外,AMG本身也是独立系列,为了加強这个讯息,SLS也是奔驰的命名系统里,倒不如来个自己的名字,就是AMG-GT了,就划分了奔驰及AMG两个系列,令AMG更纯粹的高性能代表。
好好的两座,为什么又出了四门四座呢? 这个还是要探探市场看看对手们呢! 在这个级别中,主要还是几个德系车厂的战场,原先是CLS的福地,后来保时捷的Panamera越卖越好,奥迪以为S7可以一拚,BMW的6系总是不痛不痒,索性改以全新8系应战。
奔驰这位老当家,一向以汽车发明者自居,当然不会袖手旁观,看着Panamera的成功,誓言将还以颜色。 CLS已无新鲜感,奔驰AMG须要新意,当想到GT还是当打,几个大赛也跑得不错,那直接就用AMG-GT的名义,开拓了四门四座的系统,把一切可以更快的元素加上,所以旗舰的63S真的很快,较两座更快了0.3秒!就是要向保时捷Panamera还以颜色,包括纽北,也破了Panamera GTS 的纪录。
对我来说,手掌手背也是肉,我既是AMG粉,也是保时捷粉。 其实Panamera的成功,性能只是其中,多系列更有利于攻破不同的对象圈层,细数一下,Panamera 其实一共有十八款车型之多!Panamera,4,4S,E-Hybrid ,Turbo,GTS等,又分加长版及Sport Touriso 版,变化之多,超越想象,而且保时捷一向支持更多个性化选配,丰俭由人,才是其成功的主因。
说回主角AMG-GT,锐意打造最快的四门四座汽车,是成功的,但不代表市场就卖得好。 总好像有点矛盾,四座本是家庭车,却跑得快过跑车,锐意创新,但部分内饰却与其他系列共享,似乎是非常个性的一款车,却为数不多的个性选配,以上都是市场上较不鲜明的反馈,每一种都可以是纠结的原因。要知道市场上我们要干的,就是尽量使客群不用怀疑无须纠结,所以个人认为,AMG-GT的市场策略还有上升空间,而強大的对手保时捷Panamera ,听得最多是选配坑人,但说这话的多不会是车主,而这点上,正好也在他们市场策略的讯息吻合。
AMG-GT,其实也不是跟对手硬碰,两家都是自信满满的傲气傢伙,AMG其实无须撕破Panamera 的市场,在单打独斗中纽北及数据赢了,在自身的系统中存在,让自己AMG粉继续追捧,在市场上总有Panamera 以外的选择,造就AMG在市场中的独有,在其他延伸的AMG系列发扬光大,正是AMG-GT的使命。 AMG-GT, 淬炼而生,桀骜不驯。
感谢观赏, 我是汽车之家 论坛红人馆的 AM猪63,Kevin Yeung, 喜欢试车,喜欢摄影,喜欢分享, 在此感谢广州锦星行, Andy及Lucy**的支持, 还有我的TG团队, MrOdevil,Gilbert Kwok及我自己负责拍摄, 感谢感谢, 下一辑再见, 再一次,Thanks!
特别注明:以上图文皆为原创,包括德国柏林,斯图加特奔驰总部的。作者:AM猪63,版权归属汽车之家 论坛红人馆所有。
易车原创?时过进迁,超豪华品牌如今已经不止于超跑,有顶级跑车血统的SUV车型,也不是很新鲜的事了。而阿斯顿·马丁作为历史悠久的超级GT跑车制造商,推出首款SUV车型DBX的时间甚至有些姗姗来迟。但是,很显然他们是有很大野心的。
在V8基础版车型之后,很快又推出了门槛更低的6缸版本,期待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更大的市场。同时,又推出了最顶级的高性能版本:DBX?707,作为旗舰,证明品牌的实力。
新款DBX?707在外观上极具运动性,但难能可贵的是与此同时仍然保留了英国超豪华品牌特有的优雅,没有任何一处细节会让人觉得用力过猛。而且,对于DBX?707的宣传语也是非常的自信:“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luxury SUV”。
相比普通版V8车型,外观最大的变化就是前脸及保险杠经过全新设计,阿斯顿·马丁最经典的大嘴造型,在DBX?707上被设计得更加的大,日行灯也由原本的环形,更改为简单的短横线造型。
这种变化一方面在功能上增加了发动机进气和冷却的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让本就相对低矮的车身视觉效果更加宽大,对比普通的DBX?V8车型,更具有冲击感。
作为一台大型SUV,DBX的高度相对十分低矮,看起来并不是这类车型典型的高大有气势的造型,反而跑车感十足,车身侧面更像是一台跨界车。
特别是这台试驾车将标配的22英寸轮圈升级为更夸张的23英寸轮圈,再搭配侧裙后部增加的双层结构的小宽体设计,进一步增强了跑车化的视觉效果。刹车则标配了420/390mm碳陶瓷刹车以及前6活塞卡钳。
车尾最大的变化是上方增加的碳纤维小尾翼以及下方增加的造型与尾灯相呼应的双层扩散器结构。特别是下方扩散器尺寸非常夸张,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实际对空气动力学的贡献,都非常优秀。同时,排气变为双边共四出的设计。
后备箱大小在同级别中中规中矩,控制后轴高度和放倒第二排座椅的按键分别在后备箱内左右两侧,底部盖板下方自然是备胎及随车工具。
当然作为DBX的进阶车型,在接受了全球消费者的反馈之后,DBX?707版本的DBX车型上终于支持了电吸门的功能,阿斯顿马丁经典的12度上扬的开门方式自然也不会缺席。
车内最主要的变化集中在中空控制区域,原本两边各5个控制按键的布局变更为两边各4个。同时前部小储物空间的位置更改为巨大的驾驶模式选择旋钮,在其两边分别为调整避震以及电子系统的按键。
值得一说的是,DBX?707支持电子辅助系统完全关闭,这在当代车型上也算得上很激进的方案了,从侧面可以看出阿斯顿马丁对这台性能旗舰本身机械素质的自信。
内饰碳纤维饰板作为选装件出现,座椅则支持将标配的运动座椅免费更换为舒适座椅,两种座椅都标配16向电动调节及加热功能。
作为超豪华品牌的顶级车型,定制服务自然不会缺席,Q?by?Aston?Martin定制服务可以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选配方案,让你的DBX变为独一无二的专属座驾。
说到广告语中的最强大,我们来看一下这台车的纸面数据,DBX?707绝不算徒有虚名,同样来自AMG的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经过阿斯顿·马丁工程师对于涡轮的重新调校,最大功率达到707匹,这也是车名707的来源。
900牛米的最大扭矩,3.3秒的0-100km/h加速时间,至少在纸面数字上,DBX?707超过了同级别所有的竞争对手。
再加上碳纤维传动轴、可将动力100%传输至后轮的四驱系统,?碳纤维传动轴、更宽的轮距、后轴电子多片离合器式限滑差速器的加持,为赛道表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虽然目前阿斯顿·马丁并没有公开任何关于DBX?707的圈速,但他们也表示或许会在合适的时候挑战纽博格林北环最速SUV的王座,更全面的证明其“最强大”的定位。?
启动发动机,作为一台V8车型,启动声浪自然是每次开始驾驶前最有仪式感的一部分。在其他车型上被通常称为普通或者舒适的驾驶模式,在DBX上被直接命名为GT模式,侧面展示了阿斯顿·马丁制造超级GT跑车的历史。
在这一模式下,车身高度与普通版DBX一致。与同级别其他车型相比,DBX?707在GT模式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并没有向舒适型有过多妥协,反而一上手就很容易发觉,这是一台与家用SUV完全不同的适合运动驾驶的车型。
转向手感偏重,回正力矩也较大,车头的反馈与指向性几乎达到其他车型运动模式的状态。底盘支撑力度足够,对于路面信息的保留非常充分,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台超豪华车型,整个底盘的质感依然十分优秀,这样的底盘调校在普通车型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依托于强大的动力和运动化的风格,仅仅使用GT模式就已经可以达到稍快一些的山路驾驶的需求了。DBX?707使用的变速箱较为特别,变速箱本体为行星齿轮结构的自动变速箱,但是动力传递是通过湿式离合器,而非一般AT变速箱常见的液力变矩器。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显然是增加了动力传递的效率,踩下油门,不会出现普通AT变速箱上才会有的转速变化与车速变化节奏稍有不一致的情况。即使在GT模式下,换挡速度也十分迅速,跑山的情景下换挡逻辑也非常智能。
并且这一变速箱经济性表现也十分优秀,时速120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使用9档巡航了,可以想像在高速行驶时它的油耗表现应该会很不错。
不过在平顺性方面,显然这种方案并不完美。细小的换挡顿挫还是可以比较明显的感受到的。但既然是性能旗舰,GT模式显然不是今天试驾的重点,只能在山路上初步体验一下了。切换到运动+模式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排气声浪,在较低的转速下就可以听到V8浑厚的排气声浪了。
当转速升高之后,声浪的音色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出现阿斯顿马丁车型排气声浪特有的金属质感。转向手感则更为紧致,响应速度达到了同级别车型中最优秀的水准,车头的动作丝毫没有拖沓,更没有家用SUV那种车头一边先沉下去,再做出转向动作的现象。
更令我喜欢的,是这台车前轮的状态非常容易把握,随着过弯速度越来越快,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前轮从游刃有余到逼近极限的过程,在跑车上,这是必须的,但是这一感受出现在超过5米长的SUV车型上,确实令我眼前一亮。这也是跑车品牌制造SUV车型的一大优势:历史的积淀让他们很清楚好的驾驶行、操控性是什么样的,现在只不过需要在另一种车型上实现它。
动力方面,其实这样的山路并没有什么机会能够让这台同级别最强大的发动机真正的发挥它的实力。少有的几个可以大油门加速的路段,它的动力都没有让我失望。但是这样驾驶的时候请一定小心,一台两吨多的性能猛兽以这样的加速度向前冲,体感上要比一般的高性能车刺激很多。
大尺寸的碳陶瓷刹车脚感并非一触即发,而是比较细腻的变化。对于这种尺寸的SUV,更敏感的刹车可以给驾驶员更强的信心,但是过于敏感又会使日常驾驶变得困难,这一平衡的确是很难把握的。但绝对刹车的力度,至少在山路上,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初步的体验,让我对这台车赛道上的表现有了比较强的信心。但是唯一让稍有疑惑的,是这台车的轮胎。标配的P0轮胎是与倍耐力合作为这款车专属升级的配方,同时不支持更高级别轮胎的选装。而同级别的最强对手,保时捷卡宴Turbo?GT,则标配了更有半热熔性质的P0?Corsa。
阿斯顿·马丁对这套专属升级的轮胎非常有信心,但我的驾驶体验是,山路驾驶的强度不足以让这套轮胎升高到性能最强的温度,在这种相对无法发挥轮胎半热熔性质的情景下,这套轮胎的绝对极限并没有那么高,我可以比较轻松的找到。更快一些,电子稳定程序就会积极但温柔的介入了。
我无法推断这套专属配方的轮胎在赛道上升高到更合适的温度后,会不会有更优秀的表现,但是P0?Corsa的实力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如果未来阿斯顿马丁想要用这套轮胎创造圈速,可能来自轮胎方面的压力会是最大的。
总体来说,相比于之前的阿斯顿·马丁车型,包括超级GT跑车,这台707最大的变化,就是在驾驶时,会给驾驶员一种,更乐于跑的更快的反馈,这在SUV车型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而在过去,即使是拥有强大动力的超级GT跑车,阿斯顿·马丁给人的反馈更多的是,希望驾驶员克制激烈驾驶的冲动,分一部分精力去一边驾驶一边欣赏周边的美景。这一风格上的转变,才是这台车给我最大的触动。
关于“试驾哪吒GT 如果你的First Car是一台跑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怜槐]投稿,不代表威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dythymc.com/weimen/3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威门号的签约作者“怜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试驾哪吒GT 如果你的First Car是一台跑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试驾哪吒GT 如果你的First Car是一台跑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
文章不错《试驾哪吒GT 如果你的First Car是一台跑车……》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