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故都的秋描绘出哪几种景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故都的秋描绘出哪几种景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秋晨小院图
芦花(清白),柳影(斑驳),虫唱(寂寥),夜月(残缺),钟声(寂寥),浓茶(苦中带些悲伤),破屋(陈旧,沧桑),蓝色、白色的牵牛花(给人冷清之感,可从色系来看)
秋槐落蕊图
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视觉,给人寂静之感)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柔软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突出了秋的清静,给人清静的感觉)
秋蝉残鸣图
秋蝉 (象征着忧愁,哀怨.) 嘶叫(秋蝉声嘶力竭发出最后的哀鸣,一种生命到极限的悲凉)
秋雨话凉图
“唉,天可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它触动了作者内心隐秘的伤痛,天气转凉,一年将尽,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尘满面,鬓如霜,但人还在飘零之中,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
秋日胜果图
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生长于角落,给人凄凉之感.)
故都的秋中作者对秋怀有怎样的情感
《故都的秋》里的秋天是以“清”“静”“悲凉”为题眼的一篇文章,文章用北国的秋景的浓色与厚味来和南方秋色的淡色和浅味形成对比。其景色描写恬淡静美,让人印象深刻。下面,将为您带来“故都的秋具体写了哪些风景”,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
故都的秋具体写了哪些风景1) 秋晨小院图。从色彩(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声音(驯鸽的
飞声)、形态(破、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写出了清、静、悲凉。
2) 秋槐落蕊图。从视觉(铺得满地、一条条的丝纹)、听觉(声音也没
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极细微极柔软)写出了清、静、悲凉。
3) 秋蝉残声图。从听觉(衰弱的残声、嘶叫)写出了清、静、悲凉,
4) 秋雨话凉图。从听觉(息列索落、缓慢悠闲的声调)写出了清、静、悲凉。
5) 秋日佳果图。从形态(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色彩(淡绿微黄)写出了内心的赞美。
《故都的秋》景色剖析《故都的秋》是已故作家郁达夫写就的一篇散文佳作,在他众多的散文作品中,不能算得上是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得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深切眷恋。仔细品读全文,发现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和描写有着独到的技巧,并用自己娴熟的笔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极致地表现了出来,把人带到一种“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兮而变衰”的境界之中,扑入怀中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落寞。
首先是对象选取的准确性。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景物,比如,春之桃花,夏之荷花,秋之菊花,冬之梅花,季季如此,地域亦是如此,南方之于北方,景物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就故都的秋而言,可写景物,同样也是众多,像香山的红叶,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的胡同,以至于故宫,都是北平颇具代表性的景观,然而作者却避开不谈,为表现自己对故都秋的独特感受,他遴选秋叶、秋雨、秋虫、落蕊、日光等等院落街巷的寻常景象。他选取的景处处体现着一种文人的平民情怀,不造作,不矫揉,是作者处境的真实写造。他不是旅行者,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个普通的文化人,他依凭一个平常文化人的视野和情感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在这些平常之景里,写的是一个文化人对百姓生活的人文关怀,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秋意。
其次是紧紧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物物各相异,种种在其中,世间万物以其不同的特征在世上显示着其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故都的秋景亦如此,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全面感受故都秋的韵味。比如写日光,它是“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天空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花是“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牵牛花作者喜欢的是蓝黑色的;落蕊,作者感受到的是“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青天下训鸽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同时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写“自己泡一碗浓茶”“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即便是写到人,也是“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的写景不拖泥带水,一句一景。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爱,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才能表现得细腻而深刻。景物描写过程中的视觉、触觉、听觉效果,让我们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得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第三,就是以情驭景,融情于景的运用。“是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以情驭景,融情于景”,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无一不承载着作者独特而细腻的审美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在这一系列的秋景中,无一不体现着作者心境中的清,静,悲凉,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它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想像中的虚幻。
选景的平常与写情的真诚完美结合,寄寓了作者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闲淡的心境。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故都的秋景已融入的是他的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的生命,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文章让我们读出的是他那浓浓的秋味、绵绵的愁思以及那对故都的秋深深的眷恋!
高中语文课件:《故都的秋》
在文章的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在文章的结尾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因此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但是为什么一开始就在读者感情上涂上一层悲凉的色彩呢?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生活的逻辑呢?不,从客观方面讲,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因为这色彩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人的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人的心魄。从主观方面讲,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的冷落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到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而这篇散文写于一九三四年,作者正处于苦闷时期,因此,作品中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作者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再者,这样写也跟作家个人气质有关。郁达夫,三岁丧父。十七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所以形成了抑郁善感的性格。因此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上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
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散文“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
秋乃心中之秋,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因此说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资料来源《名作欣赏》)
北京赏秋看红叶,哪些景点值得推荐?
#课件#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中语文课件篇一:《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1.品味郁达夫的秋天,揣摩其对故都清秋的赞美和眷恋的情怀。
2.解读秋天的郁达夫,领悟其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独特感受。全文感情基调
课前准备走近郁达夫,了解写作背景,声情并茂朗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互动设计1]激趣导入
一年四季,各具风味:春有妩媚,夏有妖娆,冬有庄重,而秋呢,更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古往今来咏秋名句有几多?
(学生吟诵咏秋名句)
这咏秋的佳作实在太多太多,在他们的笔下,不仅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而且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不仅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而且哀怨悲喜,委婉含蓄——秋有情。(板书)
但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那么今人对秋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郁达夫《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独有的秋味。(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梳理文本
昨天大家对文本进行了预习,你从文中读到了些什么?请说说自己初读的感受。
三、以学激思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合作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秋天的散文名篇,我们的阅读将围绕两个话题展开:一是品味郁达夫的秋天,揣摩其对故都清秋的赞美和眷恋的情怀;二是解读秋天的郁达夫,领悟其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独特感受。(板书)
[互动设计3]郁达夫的秋天(小组合作)
1.在秋天的故都,郁达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点拨:秋景——芦花、柳影、夜月、碧天、牵牛花、秋草、落蕊、闲人、秋枣……(看)
虫唱、钟声、飞声、扫地、蝉声、雨声、人语、风声……(听)
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想)
2.能否将看到和听到的景物构成不同的图画?
图景——静对秋花、轻扫秋蕊、细听秋蝉、闲话秋雨、喜看秋枣
3.这五幅图是怎样将自然景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感受(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来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点拨:(以第三自然段为例)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对自然风物稍加点染,把它自然地再现出来,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背景;地面上,爬着五颜六色的牵牛花;天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浓茶,举头望碧空,俯身看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这里静中有动,绘声绘色,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之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完全溶合在画面之中。但是,画面上笼上了一层作家内心的主观感情色彩。“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牵牛药的蓝朵”,而且认为牵牛花是“蓝色或白色为,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我们知道,蓝色和白色属于冷色:蓝色,宁静、深远;白色,素雅、纯静。它们与高阔的蓝天形成了和谐的秋的基调,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疏朗的。可见作家内心的孤独、冷静与淡淡的悲凉。画面中底色都是青蓝灰白等“冷色”,“驯鸽的飞声”反衬出秋晨的寂静。由此可见,这段文字能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情”与“景”达到完善的交融与统一。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不仅概括了秋景,而且表达了郁达夫对此的情绪体验。
高中语文课件篇二:《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2、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情景俱到,既细且清”“真切灵活”的散文特色,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展示幻灯)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萧杀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板书课题、作者)
导入新课2:“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逢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这首歌名叫《前门情思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城市呢?对,北京。(歌曲可以放录音替代)
导入新课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历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4:春天到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鲜花、充满美丽,因而许多人都喜爱春天,不少人写过赞美春天的文词,如“春来江水绿如蓝”、“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与春天相对的秋天,在人们的眼中往往充满枯黄、充满悲凉、充满萧瑟、充满哀伤,我们今天就在郁达夫的笔下领略北国之秋的那份清静,那份悲凉。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明确:“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l923__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三、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学生找出有关段落)
提问:1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写故都的秋的?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
提问:2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清、静、悲凉
①牵牛花:“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写“静”同时也写“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
②槐树落蕊: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
提问3、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
点拨:由于作者当时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热闹。“是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这就点名了“时椙闂景”三者的关系,感时生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写自然之秋,抒内心之愁,便是这篇散文突出的特色。
提问4、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点拨: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提问5、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提问6、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提问7、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点拨:为了对比,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提问8、思考第12自然段的议论有无必要?(试从议论的落脚点上考虑)
点拨: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提问9、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
点拨:作者由故都的秋写到江南的秋,由故都秋中的槐树、蝉声、果树写到南国秋中的“二十四桥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由现实中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受,写到外国诗人、中国古代诗人对秋的描写。
作用: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了故都的秋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在这一时期作者的苦闷、忧愁的思想感情。
提问10、大家这堂课心情怎样?
学生答:老沉浸在“清、静、悲凉”之中,心里感到压抑。
点拨:就要这个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你才真的读进去了,品尝到了故都的秋味。但又必须走出这种感觉,因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写照,今日的北京、今日的中国早已进入改革振兴时期,崭新的时代,激发我们的当是壮志豪情。
提问11、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分析: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提问12、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分析: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
秋雨——味秋果——实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提问13、课文结构是怎样的,文章怎样前后呼应?
2.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解决思考题
本文能反映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选取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学生归纳分析)
①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的作用。
②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
③语言的特色: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
4.归纳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①诵读,朗读,便于深入领悟语言和情感。
②联系背景,便于深入理解。
③分析思路结构。
④鉴赏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⑤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彩色的色彩。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彩色的色彩。
红、橙、黄等颜色称为暖色系,
绿、青、蓝等颜色称为冷色系
老舍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由此可见,北京是个赏秋看红叶的好地方,每到枫叶红的时候,都能吸引一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
先推荐比较热门的20个赏秋地点,也用地图列出了具体所在区域,欢迎大家收藏打卡:野鸭湖湿地公园、玉渡山、五彩浅山、红叶岭、喇叭沟、药王谷、五塔寺、云峰山童话树屋、古北水镇、香山公园、妙峰山、坡峰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雾灵山、金海湖、黄松峪国家森林公园、红螺寺、琦峰山森林公园、慕田峪。
下面着重介绍几个我认为最佳的赏秋看红叶的地方:
一、香山公园
二、妙峰山
三、坡峰岭?
四、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一、香山公园
推荐理由:“香山红叶红满天”这话可不是虚的,一眼望去就是漫山的红叶,真的让人很惊艳,我觉得香山公园是看红叶的首选之地。
推荐指数:?
建议游玩时间:4-5小时
门票价格:
旺季票价:10元 /人淡季票价:5元 /人
开放时间
?旺季
4月1日至11月15日
06:00-19:30
淡季
11月16日至3月31日
06:00-19:00
位置和交通:香山公园位于海淀区香山买卖街40号,公交车有331路、360路、360快、563路、630路、698路、505路、特5路等公交线路,或者地铁西郊线,坐到最后一站香山站,再步行1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公园口了。
预约方法:你需要关注一个叫“香山公园服务号”的公众号,可以提前7天预约购票,预约成功后,记得随身携带身份证入园。还有目前香山公园实行75%限流措施,园区客流量一旦达到限值,没有预约购票的游客将要暂缓或者无法入园,所以记得提前预约哦。 最重要的一点是,游览香山公园需要出示北京健康宝72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千万不要忘了做核酸哦~
香山公园介绍:香山公园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西郊,地势险峻,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四大赏秋胜地。而且香山公园的红叶种类很多,其中包括黄栌、元宝枫、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火炬等三十多个品种,其中以黄栌种植历史最为悠久,最能代表北京香山。
二、妙峰山
推荐理由: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赏红叶的地方,因为它在北京周边,来的人不多,方便停车,但是,这里的红叶还是很好看的,而且门口的大集还会卖一些特产,例如小柿子山楂啥的可以尝尝。
推荐指数:
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
门票价格:
成人票价:40元 /人 (全年票价一样,无淡季旺季之分)
半票价格:20元/人(持有军官证的现役军人、65岁以上老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开放时间:8:00-16:30(5点静园)
位置和交通:妙峰山位于北京西门头沟区。(苹果园地铁站D口西行200米换乘892路公交车涧沟村站下)892路公交车苹果园站发车时间9:30、14:00、17:40;892路公交车涧沟村站发车时间6:00、11:00、16:00。
预约方法:你关注一个叫“北京本地宝”的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回复“妙峰山”,即可获取北京妙峰山的预约入口。游览妙峰山需要出示北京健康宝72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千万不要忘了做核酸哦~
妙峰山介绍:妙峰山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点。起点始于海淀区的北安河,穿过北安河村,西行15分钟到达鹫峰园门附近的铁路,沿一小路到达阳台山公园门口,上行至西山名刹——金仙庵,海拔约380米,庵旁有金山泉。
三、坡峰岭
推荐理由:这里不仅枫叶好看,有2000多亩的观赏区,而且可以带狗子进入哦,对于想带宠物进入的游客来说是很友好的。
推荐指数:
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
门票价格:
淡季:30元
旺季(10.1-11.15):50元
预约方法:可提前3-7天在公众号或各种门户网站预定门票。要求健康宝绿码,测量体温,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开放时间:08:00-17:00;停止入场时间:16:30。
位置和交通:坡峰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
公共交通:917路-f37路-f32路(坡峰岭风景区)
坡峰岭介绍:
坡峰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这里生长大片的黄栌,一到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景色十分迷人,堪比香山。更重要的是这里人少,景色更加宜人。
四、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推荐理由:森林公园看红叶给人的感觉特别治愈,而且空气新鲜,超级安利
推荐指数:
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
门票价格:10元/人,学生票5元/人,年票:80元/人。
预约方法:网络售票平台预约门票要求,进入景点需“北京健康宝”扫码登记和体温检测,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开放时间:
旺季(3月15日至11月15日)为7:00至18:00,静园时间21:00
淡季(11月16日至次年3月14日)为:8:00至17:00,静园时间20:00。
位置和交通:闵庄路与香山南路交叉口西行100米。318(田顺庄—香泉环岛)、360(西直门—香泉环岛)、360快(动物园—香泉环岛)、505(定慧桥南—香泉环岛)、698(公主坟—香泉环岛)、932(城子—史各庄),南河滩站下车,十字路口西行100米。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介绍: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小西山,地跨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区,她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为基础,总面积5970公顷,是京郊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山林面积广阔,生活着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兽类有10余种,鸟类有50余种,数种两栖类及爬行动物。
五、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推荐理由:可以看到红霞映长城的景象,很壮观。
推荐指数:?
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
门票价格及优惠政策:全价票:33元/人;半价票:16元/人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门票优惠政策免费入园政策:6周岁(含)以下、身高1.2米以下儿童;持有效证件的义务士兵、残疾人;60周岁(含)以上的老年人。
半价优惠政策:持有效的全日制的大、中、小学生证件(不含研究生及成人教育);持有效证件的现役军官。
预约方法:网络售票平台预约门票要求,进入景点需“北京健康宝”扫码登记和体温检测,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开放时间:8:00-17:00
位置和交通: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地址是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森林公安派出所南。
公共交通:①从德胜门乘坐877直达八达岭长城前山停车场专线车,到终点站下车后,往回步行400米即达景区入口;②从德胜门乘坐919大站快车,到八达岭森林公园站下车,马路对面即达。
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介绍: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就像是?京郊绿色屏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首都西北要塞之地。公园总面?积2940公顷,最高峰海拔1238米,分布植物539种、动物158种。林木绿?化率达到96%,是北京地区森林垂直谱系分布比较完整和典型的地区之?一。
又到了一年一度北京最美的季节,如果不知道去哪儿,那就跟着秋走,一起来看红叶好了,以上提到的景点是我个人认为的,其实还有很多宜人的风景在等着你慢慢挖掘,不过在寻找美的这一过程中,你可以试着搭配我下面给出的一些小建议哦,会让你有更好的体验~
小建议:
无需跟风去一些热度很高的景点打卡,有些小众景点也是很适合赏秋看红叶的。
最佳看红叶的季节是10-11月份
若去热门景点看红叶,尽量避开10点到16点的高峰期,人太多了
赏秋时节北京的昼夜温差大,记得添置衣物
5.既然都去了北京,那北京烤鸭,还有稻香村的糕点一定要尝尝哦~
注:本文部分来自网络
关于“故都的秋描绘出哪几种景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笑天]投稿,不代表威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dythymc.com/weimen/16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威门号的签约作者“笑天”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故都的秋描绘出哪几种景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故都的秋描绘出哪几种景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秋...
文章不错《故都的秋描绘出哪几种景物》内容很有帮助